- 第6節 “白銀千兩不及青田石章”
-
劉伯溫這個人啊,人品真是沒話說,學識淵博這種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提了,還心地善良,從不恃才傲物。謙遜這兩個字看著簡單,做起來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像劉伯溫這種從小就出眾,被大家贊美著長大的神童級人物。
劉伯溫二十出頭的時候從石門書院以優異的成績光榮畢業,我們現在畢業了就得找工作,可是古時候不一樣,古代的文人吭哧吭哧讀一輩子的書,為的就是能夠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劉伯溫要是想出人頭地,走的也得是考功名這條再尋常不過的路。
劉伯溫辭別了老師和家人,收拾了平時用的東西,一個人踏上了漫漫征途。從石門書院到元大都,少說也得有一兩千公里,古代可沒有動車飛機這些先進的交通工具,他們有的只是11路—兩條腿,條件好的說不定還能雇個馬車,可是馬車坐久了,五臟六腑都能來個乾坤大挪移。
劉伯溫一路從家鄉風塵仆仆趕往大都,可是這千里之行才剛剛起了個頭,就被急剎車了。怎么回事呢?原來劉伯溫一個人好端端地埋頭趕路,他不去招惹麻煩,但是麻煩自己上趕著找劉伯溫。剛剛走到揚州城郊外,幾個蒙著面的歹徒就把劉伯溫的路給攔住了。這幾個歹徒經常在揚州城附近打家劫舍,這正巧撞見了孤身一人趕路的劉伯溫,這幾個人見劉伯溫相貌堂堂,衣著不俗,一看就是油水不錯的小肥羊,于是幾個人一合計,一路跟到了揚州城外,準備趁著郊外傍晚人煙稀少的時候直接把劉伯溫給劫了。
劉伯溫活了二十多年,向來只跟圣賢書打交道,書里可沒教他遇到搶劫的該怎么做,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一看見面前這幾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惡聲惡氣地讓他把包袱交出來,心里早就亂成一鍋粥了,劉伯溫哆哆嗦嗦地把包袱扔給了歹徒,身上能拿出來的值錢東西也全部掏了出來。歹徒見劉伯溫“合作態度”不錯,拿出來的東西也還看得過去,于是幾個人晃了晃手中的刀子,隨便嚇唬了劉伯溫幾句就揚長而去了。只剩下劉伯溫一個人還在風中收拾驚恐凌亂的心情。
劉伯溫好不容易穩住超負荷工作的心臟和軟成面條一樣的雙腿,他迷茫地往前走,劉伯溫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現在身上的盤纏一個子也不剩了,自己在揚州城又舉目無親的,這可怎么上京趕考啊。劉伯溫像幽靈一樣漫無目的地抬腿邁步,要不就說老天就是貪玩呢,人家劉伯溫明明已經如此凄慘,老天爺還非得像狗血言情劇一樣來場傾盆大雨,把劉伯溫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徹徹底底淋成了落湯雞,偏偏劉伯溫找來找去沒找到個能避雨的地方。劉伯溫心灰意冷,打算就此打道回府算了。
故事必須得有反轉才有看點不是,要是劉伯溫就這么灰溜溜地回去了,指不定就沒有未來的大明第一謀士了。正當劉伯溫被雨水澆得萬念俱灰的時候,劉伯溫的貴人閃亮登場了!這貴人原來是附近村莊的一位老伯,正準備回家,誰知趕上了大雨。老伯見劉伯溫一個人站在雨里,不躲也不動,心想這人是怎么了,跟個木頭樁子一樣,于是老伯就走上前看看怎么回事。劉伯溫看見有人向自己走過來,好歹算是找到條活路了,劉伯溫立馬迎了上去,懇求老伯能夠讓自己借住一宿。那老伯見劉伯溫一臉的秀氣,不像是撒謊的人,就點了點頭說道:“我看你也是個讀書人,今晚就到我家先住一晚吧,等雨停了再說。”都說現代社會是個看臉的時代,其實古代也不外乎這樣,劉伯溫要是長得一臉張飛樣,你看老伯敢不敢帶他回家!
老伯帶著劉伯溫來到了自己家,老伯的老伴一看到自家老頭子領了個年輕后生回來,立馬問道怎么回事,老伯簡單說了兩句:“這孩子今晚在咱家住一晚,老婆子你快去燒點熱水,煮點姜湯,別讓孩子淋壞了。”老伴兒嘴里念叨著:“哎呦,怎么濕成這個樣子,造孽呦!”
老伴兒絮絮叨叨地給劉伯溫準備了洗澡水和飯菜,劉伯溫渾身拾掇利落后儼然變成了翩翩佳公子一個,老伯的老伴兒看得滿心歡喜,直拉著劉伯溫的手要給他介紹姑娘,羞得劉伯溫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還好老伯及時打住了熱心腸的老婆婆,不然劉伯溫就要變成煮熟的蝦子了。
劉伯溫恭恭敬敬地給老伯施了一禮,感謝老伯的幫助,老伯連忙拉起了劉伯溫,遞給他一杯熱騰騰的姜湯,問劉伯溫是哪里人,做什么的。劉伯溫一五一十做了回答,又把自己在路上被打劫的事說了一遍,老婆婆一聽到打劫的事,立馬站起來問道:“孩子,你沒傷著吧?這些喪盡天良的畜牲,將來讓老天收了他們。”老伯兩口子聽完了劉伯溫的事,都挺同情這個小伙子的,他倆見劉伯溫精神不佳,眼皮都快打架了,還強撐著陪自己說話,立馬打發劉伯溫去睡覺,劉伯溫實在抵擋不住瞌睡蟲的頻頻造訪,畢竟這一天的經歷實在是太驚險了,劉伯溫早就透支了。
第二天一早,劉伯溫就跟老伯辭行,老伯拉住劉伯溫的手,把自己平時辛苦積攢下來的十兩銀子塞進了劉伯溫的手里。老伯說道:“孩子啊,你還得進京趕考,路上沒盤纏可不行了,這錢你先拿著,路上可千萬要小心啊。”老婆婆也遞給劉伯溫一個包袱說道:“這里面有些干糧,你帶著路上吃啊。”劉伯溫見老伯如此仗義,就想給老伯點東西做紀念,可是摸遍了渾身上下,也只有一塊青田印章,這東西本不值錢,只是劉伯溫常常用到,這才貼身帶著,逃過了歹徒的搜刮。劉伯溫想了想,把印章解下來遞給老伯說道:“恩公,小生現在實在困頓,無以報答,只有這一小方印章,乃是我家鄉青田所產,小玩意兒不值錢,但是我的心意都在里面了,還請恩公收下!日后我劉基若是出人頭地,定將好好報答二老!”老伯笑瞇瞇地接過印章說道:“這東西不錯,我收下了,你趕快趕路吧。”
后來,劉基高中,做了大官,事情一多,也就把報答揚州恩公的事情一再耽擱。后來有一次,劉伯溫途經揚州,終于抽得空閑準備去探望老伯。可是他找到老伯家的時候,早已經人去樓空,劉伯溫這下傻眼了,自己口口聲聲說要報答人家老兩口,現在人都沒了,還怎么報答!劉伯溫趕緊找到附近的鄰居打聽老伯的去向,原來老伯的女兒嫁去了常州,老伯一家都跟著去常州了,劉伯溫心下松了一口氣,他又馬不停蹄趕到常州,四下打聽,終于找到了老伯的住處。
劉伯溫現在功成名就,是朝廷命官,早就有足夠的底氣報答他們了。劉伯溫親自把老夫妻接到了自己住的客棧,熱情地招待老夫妻倆。最后,劉伯溫拿出一千兩銀子要送給老伯,以報答老伯當年留宿之恩。
可是老伯連看都不看一眼說道:“我當你是讀圣賢書,明白大道理的人,沒想到你也看不透,見到同類受傷,就算是動物也會出手相救的,更何況是人呢?我幫你難道是為了你的錢嗎?”老伯的這番話說得劉伯溫又是面紅耳赤,跟當年老婆婆要給他介紹姑娘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劉伯溫立馬收起了銀子,誠懇地跟老伯道了歉,老伯在劉伯溫心中的形象無疑又上升了一個檔次,劉伯溫從老伯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用銀子買不來的東西。
老伯見劉伯溫收起了銀子,又跟自己道了歉,這才眉開眼笑地說道:“我看你送我那青田石章就挺好的,比你這勞什子銀子好多了。”
老伯說完,爺兒倆互相看了看,然后哈哈大笑。從此,關于“白銀千兩不如青田石章”的傳說就流傳了下來。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