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 “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疑病癥
-
老李,男,58歲。
老李平素性格內向,膽小,不善交際。2007年,父母相繼去世,又遇到些生氣的事,隨后他出現煩躁不安、全身乏力的癥狀。老李懷疑自己的內臟都壞掉了,自己得了不治之癥,隨時都有可能死去,不敢出門,不敢做事。
2010年,老李突然感覺自己的外生殖器要縮入體內,驚恐萬分。每當生殖器一收縮,他就特別痛苦,覺得自己馬上要死掉了,然后面色蒼白,胸悶出汗,四肢抖動。老李在發作時用筷子緊緊夾住自己的陰莖,防止它縮入體內。老李事后聲明:“如果當時‘它’真的縮了進去,我選擇死亡。”
小楊,女,18歲。
小楊是家里的獨生女,平時嬌生慣養,有點兒虛榮。17歲高二時,小楊愛慕同班一個男同學,但因性格內向、怕羞,從未主動接觸過。一次在路上偶然相遇,這個男同學目光無意識地掃到小楊的胸部,被小楊看到了,她頓時感到周身不適,手足無措,面紅耳赤,同時感到乳房不斷凹陷內縮,驚出一身冷汗。男同學走遠后,她才漸漸恢復平靜。此后半年內,每當異性的目光掃到她胸上,小楊都會產生類似的感覺,并且越來越強烈,只是羞于跟家人提起,一直自己死扛著。
一天,逛商場時,小楊又與她愛慕的那個男同學不期而遇,小楊突然產生了比以往都要強烈的乳房回縮感,同時胸悶氣短,四肢哆嗦,大汗淋漓,雙手緊緊抓住胸前衣襟,情緒極度恐慌,有極度的瀕死感。這次小楊終于扛不住了,被送入醫院治療。
這兩個案例是否讓你覺得難以置信?可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老李和小楊患上的,就是傳說中的“恐縮癥”。
患上恐縮癥的人,會為感覺自己的器官萎縮并縮回體內而恐懼不已,他們覺得這會導致死亡。在發作高峰時,不少病人會體驗極其恐怖的瀕死感,感到心臟已經停止跳動,還會聽到厲鬼怪叫,看到猙獰的怪獸出現于眼前,有的人還會聞到妖怪的氣味。為此,他們叫喊、求饒、掙扎……
那么說,“恐縮癥”患者的器官真的會縮回去嗎?當然不會!那豈不是成了武俠小說中的“縮陽大法”了?如若這般,我們這也算是一本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了。
跟恐縮癥同樣“邪性”的還有一種病:永恒本質綜合征。
患上這種病的人會擔心夢遺的時候是不是精液流失得太多了?小便的時候會不會把精液也一并排走了?內心十分惶恐,從一個又一個醫生那里尋求幫助,想要找到防止遺精和防止精液與尿液混合排出的方法。
有這樣一種觀點:“40頓飯形成1滴血,40滴血融合成1滴骨髓,40滴骨髓才產生1滴精子!”——真是“精子貴如油”啊。而且有人還認為:“無論是在肉體還是精神上,精子都是一種長生不老藥。精液能讓人永葆青春和智慧。”這么看來,流失了精液簡直就是流失了“元氣”。
一個“腹部包塊”
許先生,38歲,放射科的醫生。
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他摸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有一個包塊。當時他9歲的兒子在旁邊問了一句:“這次你覺得又是什么大病呢,爸爸?”許先生聽到后立刻感到不安。
在此之前,他剛前往外省的一個疾病診斷中心住了10天,就是為了確診身體上多個部位他“檢查”出來的病,結果卻是完全正常,他杞人憂天了。但他卻不開心,不僅沒有松一口氣,反而感到非常失望:“你們說沒病就沒病?!”
現在他的肚子里又多了一個包塊,這還了得!許先生馬上想到腹部總是發出各種聲響和奇怪的感覺,他隨后給自己下的診斷是“結腸癌”!于是,他每周都要檢查大便潛血,并且隔幾個小時就對自己進行腹部觸診,他還在辦公室偷偷地給自己做過好多次腹部X光檢查。
我們由此總結一下,所謂疑病癥,患者主要有三種情況:
1.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比如心跳、腸蠕動、肌肉酸痛、偶爾的咳嗽等等,把輕微的異常無限放大:“哎呀,我這是怎么了?哎呀,我要不行了!”
2.他們真的非常擔心自己患上疾病,以至于擔心到恐懼的程度。就像我們前文說過的各種恐懼癥里的情況一樣,他們也會“驚恐發作”,有瀕死之感。
3.“執迷不悟”。當醫生告訴他們“你很健康,不需要住院和吃藥”時,他們往往非常失望,甚至憤怒:“你給我玩兒去!誰說都沒用!”許先生的例子也告訴我們,即使醫生自己,都有可能患上疑病癥。
和很多心理疾病一樣,疑病癥患者也是因為“受了刺激”才發病。
他們內心軟弱無力,對戰勝病魔毫無信心,認為自己十分虛弱,不能體力勞動或者鍛煉身體。這樣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患者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焦慮,而焦慮產生的生理反應又讓患者對患病的懷疑火上澆油。
就像下面的“因果大循環”所示的——
講到這里,好像都沒有標題中的“疑病癥”什么事嘛。其實,“恐縮癥”和“永恒本質綜合征”都屬于“疑病癥”,只是它們相對來說更另類極端一些,而下面這種就常見的多了:
關于疑病癥就說到這里了。
本來這一篇就到此結束了,但有一個病我在這里不得不說,因為它可以說是疑病癥的“兄弟病”,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比疑病癥更甚的是,它已經不局限于“懷疑”得病,而是真的自己動手“偽造”得病——“曼丘森綜合征”。
曼丘森綜合征這一名稱來源于一個名叫曼丘森的人,他最愛講荒謬的歷險故事來取悅朋友。而在臨床上,曼丘森綜合征指的是患者向他們的醫生編造疾病——這些疾病是他們懷疑、“制造”出來的。
來看下面這個案例:
一個女人搖晃著走進了醫院的急診室。血從她的嘴里流出來,她緊緊地按住自己的胃,由于疼痛而哭泣著。盡管表面上她不停地流血,說自己胃痛,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有一些東西,它們才是這些問題產生最根本的原因!她的痛苦遠遠比表現出來的更嚴重。
她講述了一段極其痛苦的經歷:一個男人引誘了她,然后綁住她,打她,用殺死她來威脅她拿出錢和首飾。她覺得自己左下身現在劇烈地疼痛,還伴有無法忍受的頭疼。
但是在隨后非常細致的檢查中,并沒有發現她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關于流血或者頭疼的病因。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不斷撓頭。
后來有一天,醫院的一個護工在她床底下發現了這些東西:一個針頭,一個注射器和一種叫作肝素的血液稀釋劑。
她的主治醫生聽聞后立刻趕到病房,質問她:“干啥玩意兒(醫生估計是東北的)?!”
她:“沒做什么啊。”
醫生:“沒做什么你這是干啥玩意兒?!”
她:“我不知道,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的。”
醫生:“我說你怎么總出血呢?換成別人打了介老些血液稀釋劑,也該進ICU了!你介是在給我作死呢?!”
她:“有人在陷害我!我不在你這兒治了!”
她矢口否認對她的指責,說如果沒有人相信她,她就結賬離開這個地方,然后就真的走了。之后,據說她去了另外兩家醫院,同樣的故事,同樣的癥狀和同樣的結果。
從這兒也能看出來曼丘森綜合征與“詐病”的區別:詐病的人是通過偽裝身體的癥狀來得到某種利益,比如逃避工作、獲取殘疾人福利、騙保險金等。
這是一種欺詐行為,但不是心理障礙。而曼丘森綜合征患者制造病狀是“無償”的!他們不是為了某種獲利的目的,相反,簡直就是抱著一顆“慈善的心”來生病:“我生病,我驕傲,我為醫院增收入。”治病和檢查通常要耗費他們大量精力、財力,他們的身體也大受損害,甚至可能面臨很大的生命風險,但是他們依然樂此不疲,前赴后繼。
那么,如此這樣是為哪般?
也許扮演病人的角色從而在醫院的環境中得到保護,能給他們提供一種他們在童年時期缺失的安全感。
也許醫院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表演的舞臺,在這里,他們可以盡情地釋放對醫生或家人的憤恨,而這種憤恨從童年時期就開始孕育了。
也許他們只是在模仿一個經常患病的家長的角色。
也許,在童年時期他們就學會了通過裝病來逃避反復的性虐待,或其他創傷經歷,并且在成年后為了逃避生活的苦,而繼續扮演這一角色。
沒有人能夠確定,有時候病因和生活一樣難解。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