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 當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
-
一位哲人說:人生就像洪水奔流,如果不碰到暗礁與島嶼,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這讓我想起了林肯,還有他大起大落的一生:
1809年2月12日,誕生。
1818年(9歲),母親去世。
1831年(22歲),經商失敗。
1832年(23歲),競選州議員落選;同年,工作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未獲入學資格。
1833年(24歲),向朋友借錢經商;同年年底,再次破產,接下來,他花了16年時間才把債還清。
1834年(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這次成功了。
1835年(26歲),訂婚后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去世。
1836年(27歲),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6個月。
1838年(29歲),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31歲),爭取成為選舉人,落選。1843年(34歲),參加國會大選,落選。
1846年(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回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1849年(40歲),想在自己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遭到拒絕。
1854年(45歲),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
1856年(47歲),在共和黨內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足100
張。
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我想正是因為挫折才使得林肯能真正站起來,最終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仔細看看他遭遇過的處境,想象一下,如果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么做?現在是不是更加敬佩這位偉大的總統了?
有一段時間,我常問我自己,為什么我還沒有成功?自己也總結了各種原因,但現在看來是我經受的挫折還不夠多。每次挫折都是一次體驗,讓人越來越接近成功。或者說,大成功者必然經歷過大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很有道理。小的挫折教會我們處理生活問題,大的失敗幫我們認識到人生的真理。從順境中產生的是平庸的人生,從逆境中才會產生出偉大的人生。
當我們面對挫折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諸如沮喪、失望、憤怒等等,然而這樣的時刻都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如果沒有任何沮喪與挫折,就像沒有石頭就激不起浪花一樣,我們的生活還不是死水一潭?每一次失望和失誤、每一次傷害和痛楚、每一次挫折和失敗、每一次沮喪和憤怒,都會讓我們反觀內心,尋找失敗的原因,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
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金錢上會有所損失。這樣的損失也會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教訓,曾經經受過切膚之痛,我們下次就會更加謹慎地處理我們的錢財。又或者我們可能會因受人利用或被人背叛而受到傷害,但我們也借此看清了身邊的人,更懂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正因為這樣,痛苦也可以為我們帶來快樂———從痛苦中發現事實真相,由此而獲得進步與快樂。“痛快”不就正是指經歷痛苦之后,快樂也同時到來嗎?
如果換成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的時候,所有的挫折和失敗可能會是生命里絕處逢生的最佳機會。實際上人生每一次失敗中都蘊藏著機會。失敗會讓我們在錯誤面前警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我們才會有意識地去尋找改變的方法并付諸行動。如果凡事都是一帆風順的話,或許我們會認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已經是最好的,所走的道路已經是最正確的,這樣,我們很容易滿足于現有的一切,不思進取。古人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這個意思。
對挫折和失敗采取什么態度,決定了一個人可以從中獲得多大的成長與進步,也就決定了他的未來有怎樣的發展。所以說,一個人處理挫折和承受失敗的能力的大小,將決定他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格局的大小。所有挫折和失敗都是幫我們認清事實的機會,也是幫我們學習、成長、進步的機會。既可以使我們奮進也可以使我們沉淪,關鍵要看我們怎樣面對它,能否抓住這些機會來提升自己,讓自己站在新的高度。
2006年6月25日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