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 別當“塑料碗”,創造加薪的機會
-
如果想要通過上班賺錢,以保證自己30年后不為錢發愁,那么,在工作中就不要充當“塑料碗”,努力創造加薪的機會,這樣才能夠讓自己賺取更多的錢,才能夠為自己創造更多的“錢生錢”的機會。
大家都見過塑料碗吧,在外面吃快餐的時候,會用到一次性的塑料碗,這種碗不用洗,用完了就扔。讓大家在職場中不要當“塑料碗”說的就是不要被雇主一用完就“扔掉”。
林婉,25歲時進入人人稱羨的金融業。當年進入金融業,就像是拿到“金飯碗”,沒想到10年后,新進的一些理財專員在大學時,就已經擁有好幾個證書,因此銀行認為,資深員工產值不高,35歲就請她優退。她說:“我那時心情很沮喪,覺得自己連‘瓷飯碗’都不如,簡直就是‘塑料碗’,被雇主用完就丟!”
說實在話,現在是一個很難靠單種行業終老的年代。10年前的“金飯碗”,到今天可能因為經濟環境變動而改變。如果個人心態與競爭力不能隨之變動,“鐵飯碗”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塑料碗”,用完就被丟掉了。就連以前是“鐵飯碗”的郵政,現在也一直在精簡編制,寧缺不補,郵務人員還要代銷各類商品,甚至幫郵局推銷保單。所以,我們在工作的同時要不停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被別人當成“塑料碗”,要努力創造加薪的機會。
加薪是職場中最為敏感的話題。上班的主要目的是掙工資,而工資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人們肯定希望自己的工資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工資的高低不取決于自己的主觀愿望,而取決于自己所在公司的贏利水平、同類公司的平均工資水平、自己的職位和對公司的貢獻大小。如果在大公司上班,加薪的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公司有嚴格的薪酬制度,同樣的職位基本上是同樣的工資,如果職位提升了,工資也同樣會提高;如果職位沒提升,但是工作業績突出,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自然會得到額外的獎金。
如果在小公司上班,情況就不同了。小公司的工資基本上是老板一個人說了算,同樣的職位可能會有不同的工資待遇。所以,如果在小公司上班的話,要盡量提升自己的工作業績,工作業績突出是加薪的基礎。如果平時工作表現一般,是不可能有加薪的機會的。如果公司有裁員的需要,你甚至會是被裁的那一個。
在某種程度上,如果公司離不開你,你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那么加薪就不是問題了。所以,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培養自己在某一方面獨有的優勢,比如技術、市場、客戶關系等,讓老板離不開自己,這樣獲得加薪的可能性就會很大。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老板留下不錯的印象。如果老板對自己印象不好,加薪就很難。老板對自己的印象如何主要取決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其次是是否會為人處世。
萬琳在一家投資咨詢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公司的一個客戶給她打電話,請她去他們那里做一次咨詢,咨詢費是5萬元,直接付給萬琳。說實話,一次咨詢8萬元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是,萬琳考慮再三,還是婉言回絕了對方的要求。后來,她的老板知道這件事情,對她大加贊賞,號召全公司同事向她學習。還主動把她的工資提高了一倍。
雖然萬琳失去了一個輕易就可以得到8萬元的機會,但是她為自己贏來了增加一倍工資的機會。如果萬琳當時答應去做這次咨詢,她的老板知道之后肯定會開除她,而邀請她的那個客戶也不會收留她,對公司不忠誠的員工到哪里都不受歡迎。如果那個客戶因為某種需要收留了她,也會把她當成“塑料碗”,用完之后就會把她辭掉。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快節奏、高效率而競爭殘酷的時代。在工作中,雖然我們默默無聞,忠實可靠,但動作遲緩,辦事效率低下,就難免會被當成一次性的“塑料碗”,用完就丟。從公司這方面來說,如果不解聘這樣的人,他們就會背上沉重的包袱,就不能輕裝上陣,就會被激烈的競爭大潮所淹沒。所以,對于這樣的人公司是不會費心“養”著的。所以,我們應該在不被當成“塑料碗”的基礎上,努力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抓住一切時機為自己創造加薪的機會。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