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前言
-
前言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指出:“自我實現(xiàn)是我們的最高需要。”
他將人的基本需要按順序分為五大類:生理需要——食物、睡眠、性生活等;安全需要——生命、財產(chǎn)安全有保障;歸屬和愛的需要——涉及給予愛和接受愛;尊重的需要——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促使?jié)撛谀芰Φ靡詫崿F(xiàn)的趨勢。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則說:“我們生命的過程,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他提倡尊重人的客觀權利、培養(yǎng)人的個性,創(chuàng)造精神,強調人的自我發(fā)展。
在生活中,又有誰不想獲得別人的尊重,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充分發(fā)展自我,獲得成功和幸福呢?
也許你是一個有志者,并且很勤奮;也許你很有才干,并相信自已一定能成功。但有時很不幸,直到幾近疲憊,仍是兩手空空。你不解,你疑惑,為什么自己辛苦耕耘,卻毫無收獲呢?其實,成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的不僅是滿腔的熱情、遠大的志向以及不畏艱辛的勤奮,更需要奮斗者具備多方面的必要素質,了解多方面的常識,這樣你的目標才會合理,行動才會積極有效,否則,就很可能只是徒勞。
每個二十幾歲的男人,都有著太多太多的希望和夢想。這些夢想,沒有飽經(jīng)風霜后的滄桑與深沉,沒有久歷世事后的成熟與理性,沒有無情歲月的束縛和羈絆。只是那熱情明朗、無拘無束的憧憬。暮年時期的果戈里就曾說過:“不說別的,光是擁有未來,青年們就夠幸福的了。”然而,許多正擁有青春的人,似乎沒有感到如此幸福。很多人只是把青春的資本沉浸在青春的夢中,而不去為這些夢奮斗;有些人則不怕賣力氣,但因為方式、方法不對頭,所有的“努力”最終都被認為是“瞎折騰”,就這樣,很多美妙的夢想猶如肥皂泡一般,隨著青春的流逝而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大師、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指出:“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滿盤皆輸,這是令人悲痛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為了避免將來的惋惜、悲痛、悔悟和遺憾,二十幾歲的男人就要牢牢地把握好現(xiàn)在,認真地過好眼下的每一天。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身心狀態(tài)受制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千百萬種神經(jīng)活動的總合結果,這些活動乃是各種感覺器官將所測得的外界資料在腦中處理的過程。我們對于大部分身心狀態(tài)是怎么發(fā)生的并不知道,因為當我們一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事物,立即就會有相對的狀態(tài)產(chǎn)生,這種狀態(tài)可能是消極無力的,也可能是積極奮發(fā)的,只有掌握了心理學,我們才能夠嘗試設法去控制和引導這些狀態(tài)的發(fā)生。你若是知道如何進入積極狀態(tài)的奧秘,那么,就必然能做出你意料之外的成績。
《男人二十幾歲要懂的心理學》將會指導你完善自我性格,促進入際和諧,改善思維方式,提高做事的能力和效率,在注重呵護身心健康的同時,逐漸把自身蘊藏的無限潛能一一發(fā)揮出來,直至實現(xiàn)幸福理想的人生。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