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 “互聯網+”帶來的是肯定、是機會、是振奮
-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當李克強總理說出“互聯網+”時,震驚了許多中國企業家。政府工作報告中稱,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時齡26歲的創業公司CEO李卉看見“互聯網+”這個新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時,用“喜大普奔”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在李卉經營的公司,主營業務是一款互聯網客戶信息管理工具,目前擁有10萬個企業客戶。僅僅在2014年,用戶數量就翻了10倍,日均頁面瀏覽量翻了17倍。李卉介紹說:“公司通過使用我們的信息化系統,加速了信息在內部的流動。”
李卉與大多數創業者一樣,畢業后離開熟悉的大學校園,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創業。在李卉看來:“我們有實力,有想法,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始做些事情!
李卉的創業并非個案,在創業者胡萬軍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肯定,是機會,更是振奮。胡萬軍的著力點是通過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社保外包等一條龍服務。胡萬軍坦言:“未來的經濟中,服務業比重會越來越大,這時人力資源服務業也會越來越重要!
的確,“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激活了成千上萬的創業者紛紛開拓。裝修服務保障平臺公司的CEO劉繼漢,從2014年12月開始創業。劉繼漢認為:“總理說要加速線上線下的消費,用互聯網的話說,叫作O2O!痹趧⒗^漢看來,傳統的裝修公司把客人營銷過來,再一級一級分設計師、施工團隊承包下去,每一個環節都要掙錢,成本很高!盎ヂ摼W+”可以“讓家裝行業更高效、更透明”。
與劉繼漢類似的是,“80后”姑娘李明子積極主動地擁抱“互聯網+”世界,作為傳統的美容行業,李明子因為“互聯網+”而不需要長時間留守在美容院里的工作崗位上,只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就可以給用戶提供相關上門美容服務,同時還能照顧家庭。
該上門美容公司創始人陳楓認為:“政府的嗅覺變得更敏銳了,非常接地氣。”在陳楓看來,以前互聯網行業中的很多事情,一般到快成功或影響很大的時候,政府才有所反應,而現在“互聯網+”的潛力才剛剛顯現,政府就已經看見了這種趨勢。
從事移動互聯網獵頭招聘項目的創始人王向導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不得不承認,我們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痹谕跸驅Э磥,移動互聯網讓當下這個時代的中國青年站在了與世界同步競爭的“風口”上。王向導發現,中國經濟的轉型更多的是憑借新興產業,自己身處其中是“前所未有的幸運”。王向導說:“我們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成功。但我們已經看到,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去嘗試!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