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 “互聯網+”:不是顛覆傳統產業,而是換代升級
-
與工業化思維的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大規模傳播等特征不同的是,今天的“互聯網+”思維正在重構市場、用戶、產品以及產業價值鏈,這種信息化革命使得用戶邁入一個以開放、平等為特征的全新消費時代。
如通信領域,當“互聯網+”通信之后,即時通信已經成為用戶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在大型城市,用戶們幾乎都在使用即時通信App與親人、朋友、合作伙伴進行語音、文字,甚至是視頻溝通和交流。
與之相反的是,作為傳統運營商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卻把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作為最大的威脅。這是因為即時通信App提供的語音、文字、視頻服務導致傳統運營商語音和短信收入大幅度下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縱深發展,數據流量業務的收入增長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并沒有徹底地顛覆通信行業,相反還促進了傳統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盡管中國移動前董事長奚國華宣稱“OTT與運營商是‘魚和水’的共生關系”,但是互聯網大潮正在拍打中國移動的大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所謂OTT是英文“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目前,典型的OTT業務有互聯網電視業務、蘋果應用商店等。
在奚國華看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正在顛覆很多傳統企業的業務經營模式,也包括中國移動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移動放下身段,開啟“互聯網+”引擎,推出融合通信服務(RCS)已是大勢所趨。
奚國華坦言:“技術的進步是不可逆的,運營商的傳統業務正在被顛覆,但是運營商也在積極轉型!
在這場轉型過程中,中國移動這頭大象也在積極地探索,因為奚國華明確地說:“很明顯,話音業務已經走到頭了!
中國電信的數據顯示,2015年除夕短信峰值業務量與2014年同比下降3197%,中國聯通除夕當天的短信業務量為107億條,同比也有所下滑。盡管中國移動沒有公布除夕短信業務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受到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其下滑也是情理之中的。
事實上,傳統運營商最近幾年的短信業務量依舊保持下降趨勢,不單單是春節拜年短信的減少,即使在非節假日,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把微信和QQ作為必需的通信方式。這或許是互聯網技術的一大進步,同時也使短信業務隕落。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手機短信息量突破10億條;2001年達到189億條;2004年,數字飛漲到900億條;2012年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達到89731億條。不過,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短信快速走上了衰落之路。新浪科技:《短信已沒落紅包更新潮除夕短信下降超三成》,見http://techsinacomcn/t/2015-02-23/doc-icczmvun6240446shtml。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奚國華的憂慮是有道理的。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微信、易信等互聯網顛覆性產品已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傳統運營商除了做好智能管道,還應在未來的數字化服務當中有一席之地。阿里木:《中移動發布融合通信手機:尋找互聯網新入口再造中移動》,見http://techifengcom/a/20141219/40911852_0shtml。因此,奚國華不得不尋找新的突破點。奚國華說:“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我們正在尋找新的突破,即流量經營,所以中國移動要大力推動4G的發展!
由此可見,中國移動在互聯網轉型中不得不向互聯網靠近。正如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2014年12月介紹的那樣:“這其中,中移動即將推出的融合通信服務,以及在線服務公司、咪咕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成立,都是出于這樣的戰略考量!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移動成立在線服務公司、咪咕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等專業服務公司,是為了將其作為自己在互聯網內容上尋求突破點的主要載體。
以備受關注的咪咕公司為例,即將成立的咪咕公司將面向音樂、視頻、閱讀、游戲、動漫等內容領域運營,是中國移動負責數字內容領域的產品運營和服務一體的專業子公司。奚國華把咪咕公司定位為——通過與內容合作伙伴的收入分成,實現千億元的營收目標的公司。
由此可見,奚國華對咪咕公司的期望非常殷切。其實這樣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奚國華的戰略意圖是把咪咕公司再造成下一個中國移動。據奚國華介紹,咪咕公司等專業公司承載著“再造一個中移動”的歷史使命。因此,奚國華坦言:“中國移動將賦予這些專業公司更靈活的機制體制和靈活性,允許外部資本注入并逐步推進專業公司的獨立IPO!
由于中國移動自身存在的體制問題,如與現有政府機關的體制一一對應,已經存在幾十年了,因而較僵化。盡管在傳統的通信時代,中國移動自身的公司體制、機制在發展過程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這樣的機制和體制顯然沒辦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大潮沖擊。阿里木:《中移動發布融合通信手機:尋找互聯網新入口再造中移動》,見http://techifengcom/a/20141219/40911852_0shtml。
為了更好地激活專業公司的競爭力,中國移動總裁李躍介紹說:“我們希望把專業公司的運營機制逐步與互聯網公司接軌,用專業公司的運作方式,讓中移動旗下的互聯網基地業務發展壯大,最后納入正常的發展軌道!
中國移動成立專業服務公司,其目的是實現自身的戰略轉型,這也是中移動向互聯網、架構重組、組織創新、企業重構邁出的第一步。為此,資深研究專家阿里木撰文預測:“未來,中國移動將成立更多的互聯網內容專業公司,以提升集團公司整體的創新力與活力!
中國移動的轉型足以說明互聯網思維正在改變著時代,也拷問著傳統產業——互聯網思維帶來的是沖擊還是機遇?互聯網思維將顛覆傳統產業還是將加速傳統產業的升級?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傳統產業,意味著更大的風險還是更好的發展?《人民日報》記者帶著諸多的疑問,以“近來,不少企業家、經濟學家都對互聯網思維的顛覆作用進行了設想和論述,比如,有觀點認為,伴隨著互聯網思維在經濟領域的深化,那些靠中間環節獲取利潤空間的企業形態將消失;那些靠閉環效應實現壁壘或壟斷的行業將被顛覆;那些強制性中心制的生產與制造方式將被取代;那些通過信息不對稱和特殊渠道建立的‘差異化’優勢將會消融。在您看來,互聯網思維真的會顛覆傳統產業、傳統商業模式嗎”為提綱采訪了聯想創始人柳傳志。
關于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產業的影響,柳傳志是這樣理解的:近來經濟界、企業界一直在探討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產業、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作用。其實,對傳統產業而言,互聯網思維的最大作用不是顛覆,而是改良和改善。聯想控股眼下思考的是,旗下IT、房地產、消費與現代服務、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五大支柱行業如何善用互聯網思維,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機遇。
我們認為,互聯網思維開放、互動的特性,將改變制造業的整個產業鏈。因此,要用好互聯網思維,制造業鏈條上的研發、生產、物流、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都要順勢而變。
首先是研發;ヂ摼W思維的互動特性,與云存儲、大數據疊加,使得制造業企業真正實現對客戶需求的直接了解,這將對企業的研發模式帶來深刻的變革。那些充分把握個性化市場需求、靈活、高效、低成本的研發流程和體系,將迸發出更大的活力,并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同和接受。
研發流程和體系的變化,將改變一百多年來一直占主導地位的工業化大生產模式。通過企業管理信息化與物聯網、射頻、傳感技術相結合,傳統制造業的自動化、柔性化、模塊化程度將大幅提升,進而讓低成本的定制化生產成為可能。
接下來,就是市場營銷體系的深刻變革。一方面,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信息的獲取與傳播變得更加容易,生產方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被打破,由此帶來的信息的開放、消費者話語權的增強,讓過去單純依靠媒體新聞發布、刊播廣告樹立品牌、推廣產品的模式,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長尾效應帶來的定制化、個性化需求,也要求企業主動與消費者搭建起溝通的橋梁。而無論借助現有電商平臺,還是自己搭建全新的O2O(從線上到線下)銷售體系,都將對傳統的渠道概念、分銷模式帶來沖擊。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尤其是它成功的粉絲營銷、圈子營銷,都值得傳統企業認真研究借鑒。
研發、生產、市場營銷領域的變革,當然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優化現有的零部件供應、庫存、倉儲、物流體系,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擺在每一個傳統制造業企業面前的大課題。
當然,互聯網思維帶來的改變不只體現在傳統制造業,它對金融業的觸動也已清晰可見。我希望阿里巴巴等企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探索,能盡快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從而為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促進就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柳傳志看來,互聯網思維開放、互動的特性,將改變制造業的整個產業鏈。傳統制造業自動化、柔性化、模塊化程度有望大幅提升,進而讓低成本的定制化生產成為可能。這樣的成功案例也出現在交通領域,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等軟件。盡管這些軟件在世界上有的地方仍存在爭議,但是這些軟件把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的交通出行深度融合起來,有效地改善了用戶的出行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
不僅如此,傳統零售與電子商務等領域也競相結合起來,比如京東商城,不僅能夠整合物流,更能把成本控制到最低,使得用戶的購物體驗更加優化,京東從接受訂單到發貨、送貨以及貨到的相關記錄,讓用戶對其貨物的準確位置一目了然。
京東商城的案例說明,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不是在顛覆傳統產業,而是對傳統產業的換代升級。正如馬化騰所言:“它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這波“互聯網+”的浪潮中,我們看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
可以肯定地說,“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馬化騰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互聯網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魏北駒:《“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載《中國經濟導報》2015年5月19日。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