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 序
-
作者序
我是一個青年勞動者,歲月給了我應有的人生閱歷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身邊同樣努力的青年一樣,在日子的流逝中,有壓力也有釋懷,有擔當也有收獲。父親愛收藏,也愛茶,性情豪爽細節不周,大杯下肚后又添滿一杯。愛茶是承父,對細節有要求卻是繼承了母親的柔和細膩。高強度工作以后,席地而坐,賞茶煮水沏泡,有花插花,無花剪枝,這個過程,能夠讓心慢慢的靜下來,屏蔽了白日的不快與憂慮,最終沉淀為定力,任憂患而泰然處之。
這個過程可以深入淺出,也可以放下繁復陶冶性情。剛開始,對茶葉和茶技并不了解,喝得多了,便能品出茶的好壞,也開始對自己的技藝有所要求。畢竟,一杯茶湯的味道,關乎于茶的品質、水的出處、煮水的溫度、最重要的還是沏泡的方法。干凈的道地茶,正確熟練的茶技,搭配得體的茶席逐漸進入了我的生活,我會以茶待友,以茶會友,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以茶養心。
茶起源于中國,茶文化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會將茶作為盛禮送給外來使節,也有專程遠洋而來求茶問道的古代使者將茶作為重要的物品帶回家鄉奉為珍寶。在我習茶的過程中,發現茶文化的精髓在我國鮮有傳承,在速食文化的今天,我們更是以速食飲料代替了茶,茶被用來解渴作陪,卻很少在尋常百姓家中登上大雅之堂。
所以我追憶和反思,在我們忽視了茶的包容沉穩之前,我們首先遺漏的是專注與認真。專注是一種精神,這是哪一類的茶,它來自哪里,關于它的產地歷史和民俗又知道多少;認真是一種態度,不同的茶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茶不是配角隨便喝一口就好,每一泡的濃淡,每一葉的沉浮,從外到內,由淺及深,都是一種修行。
然而令我發自內心欣喜的是,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愛茶人開始用茶席來推廣一種生活方式,現如今大街小巷里也有越來越多的茶室主題在品茶而不是單純的消遣娛樂。我身邊的朋友,大多家里有專設的品茶習桌甚至茶室,這樣的區域并不嚴謹,卻是獨有的一片自留地,留給古文化,留給慢生活,留給自己一份寧靜警醒的空間,留給客人一種隨意開闊的心情。
對生活細節有要求的人,做事情也會更加淡定沉穩。人生不可能順風順水,遭遇失意,不是消極以對,而是慢下來,調節心緒。一杯茶一刻冥想,以茶的平和性情,創造出一種穩定的氛圍和境界。
我不炒作茶葉的年代與等級,也不追求技藝的嚴苛。這本書,無關學術,亦不專業,甚至經不起推敲。然而,作為一個業余愛茶者,在認真學習了中國茶文化以及刻苦練習了屬于自己的中國茶道后,體味頗深,漸漸發現,認真喝茶,天長日久,可以調理身心,再深一層次,可以尋摸出生活哲思。自己在家喝茶,更能感染家人和訪友,改變生活的態度和環境,令不愉快的負面情緒減少。我只想將自己因愛茶習茶所得的寧靜致遠的狀態延伸到生活中來,將茶于生活的美好與大家分享。
茶是一種性格,喝茶是一種態度。世間萬物,一花一草一木的存在,皆有規律。古人從發現茶使用茶到品賞茶,留給后人無盡珍藏尚待發覺,我們力雖綿微,但望有茶緣盡早。我國尚有充沛的資源,只要有心,便能發現個中趣味,更能總結出有自我,有個性,有章法的中國茶道,繼承和發揚漸失的中國茶文化,何樂而不為之。
認認真真喝一杯好茶,認認真真的感受生活所予。這本書是我自己總結出的認真喝茶的方式,適合在家自飲或待人共飲,不必正襟危坐,沒有舊時茶和遠古具。我們只需輕簡布衣,和自己喜歡的茶具,在熟悉了各大茶類的習性后, 稍加用心練習,便能使茶湯和氛圍發揮得更好。間或有一些關于茶的故事,是我個人與茶有關的所得所想,寄情于茶,最后方能悟出生活的方圓。
樂于分享,分享更樂。
居子,2014年于成都。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