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節 自己當自己的老板——領袖型人的成功捷徑
-
通過對九型人格的分析和研究,你就會發現這樣的規律: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一個陌生的群體之時,完美型人注意到的是誰是最邋遢的人;悲情浪漫型的人注意到的是誰是最俗氣的人;智慧型人關注的是誰是最有學問的人;而領袖型人關注的是誰是最有權力的人。
我們知道,每一種人格的形成,都與童年時期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人在童年的時候最關注什么問題,他們的直覺就會往自己關注的方向發展。“誰是這里的頭兒”,這是領袖型人注意的。領袖型人追求的成功標準就是坐上第一把交椅,成為“大哥大”,或是“大姐大”。領袖型的人天生就喜歡權力和控制,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成功,他們會受到自身欲望的驅使去追逐權力和領導地位。在小時候,他們就是“孩子王”,長大之后,可能就是“領頭羊”。作為員工,若是碰到讓他們不服的領導,那就是“刺頭”一個,經常找茬挑戰權威,甚至是與領導對著干。
領袖型的人,一般會想辦法自立門戶,成為一個群體的頭兒,這樣,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在九型人格之中,領袖型人物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復仇。這種復仇包括多方面的,哪怕是打了一架被打敗了,他也可能會放在心上,不依不饒地去找茬,直到把對方打敗,出了這口氣為止。
提到這一點,可以想到一個領袖型人物,就是拿破侖。拿破侖小時候跟伙伴打架輸了,于是他每天都去找那個人打架,即使被打敗了也接著再去找。對手都不耐煩了,問道:“你到底有完沒完,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拿破侖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除非我死!”
領袖型人物的另一個代表就是三國時期的孫策了。孫策的父親孫堅是一名地方將官,后戰死沙場。那一年孫策17歲,他將孫堅的靈柩運回安葬,然后渡江來到江都(江蘇揚州),在這里結納豪俊之士,待養成羽翼,為父報仇。當時有一位叫張纮的名士,居住在江都。孫策知道他很有能力,幾次來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紛,英雄豪杰,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先父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如今,我想到袁術那里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后到丹陽(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江蘇吳縣)、會稽(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
我們注意一下孫策所說的話“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領袖型的人到了一個地方,非常關心誰是這里的頭兒,還關心是否公正。他們可以不擇手段地追逐權力和地位,目的卻是讓自己成為正義的執行者,自己要成為公平與正義的操盤手,這就是領袖型人物的“野心”。孫策這種性格,使得他以復仇的名義,要自立門戶,成為一個地方的“頭兒”。
張纮幫助孫策出了主意。后來,孫策逐漸地占據了江東,開創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孫策能夠取得成功,和其領袖型的人格是分不開的,史書稱“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后人總結了孫策成功的經驗:一是重用舊臣,任人不疑。二是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三是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我們知道,領袖型的人“是憤怒的公牛,卻愿意為弱小者提供保護傘”,他們的特點是不怕強不欺弱,所以孫策當時是深得民心的。這種人物自立門戶是很成功的,盡管孫策因為粗心而遇刺身亡,但是他卻為東吳開創了基業。如果他不自立門戶,而一直在袁紹手下做事,也不會是一個“好員工”,難以有什么好結果。
領袖型人物還有一個特點,他們對自己的權力和地位非常敏感,他們是霸道的,是不允許別人來觸動這些的,這一點在小霸王孫策身上也有體現。當年有一個術士叫于吉,百姓及官員們對他非常信奉,于吉一上街,大家紛紛前去參拜。這一天,孫策帶人在城樓上開會,于吉坐在被人抬坐的椅子上,從街上走過,百姓們頂禮膜拜,孫策的手下有幾個人也跑到街上去叩拜了。孫策一見,非常氣憤,殺了于吉。雖然于吉對他的權力和地位沒有什么影響,但是觸動了他的權威,有于吉在時,人們不把他放在眼里了,這是他不能容忍的。
領袖型的人,可以與人明刀明槍地斗爭,而且,他們非常欣賞這樣的人,敢與之抗衡甚至有可能化敵為友,即使曾經是不共戴天的對手,最后也有可能結為了生死至交。但是,他們接受不了鄙視,接受不了別人的不屑。孫策占據江東之后,聽說有一位叫高岱的名士,精通《左傳》,于是就派人去請,想跟高岱講論一番。有人乘機離間二人,這個人先對孫策說:“高岱這個人憑著自己讀過些書,瞧不起別人。他私下里認為您不配跟他講《左傳》,所以若是他來之后跟您說他自己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這人又對高岱說:“孫策這個人高傲自大,不喜別人超過自己,所以跟他談話你要小心了。他如果問你《左傳》的事,你就說不知道,這才合他的意。”孫策和高岱見了面。孫策果然說起《左傳》,高岱連連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孫策發怒,以為高岱依恃才能,輕慢自己,于是不顧眾人求情,把高岱殺掉了。
對于領袖型的人來說,如果覺得在別人手下工作太難受,那么不如去自立門戶,自主創業,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這一點我們從《大宅門》的白景琦身上可以看得出來。白景琦的母親本想讓他進入仕途,給他在衙門找了一個當差的工作。可是白景琦上班之后,對一個官員瞧不上眼,帶動他人一起捉弄那個當官的,結果惹了禍,被開除回家。后來因為私娶仇家女子,被母親趕出家門,他被逼無奈,自立門戶,開始創業賣阿膠,結果大獲成功。
領袖型的人如果創業,是有一個心理優勢的,在他們的內心中,總是認為自己比任何潛在的對手都要強,他們總是傾向于把自己的力量最大化,把對手的優點最小化。民間有一種說法,狗見到比他們大的動物會撲上去咬,因為“狗眼看人低”,在狗的眼里人的身影是很小的,所以他們敢撲上去。而馬看人卻很高大,高出它們自身,所以它們很馴服。忠誠型的人是很像馬的,他們看外界的困難或對手時,是放大的,覺得自己很渺小,而領袖型的人認為自己是很強大的,這使得他們敢放手去做,不會畏縮不前。比如白景琦來到山東之后,看到遍地都是阿膠廠,他身無分文,卻把一坨屎封上到當鋪當了一些銀子,開始創業,結果打敗了當地其他的阿膠廠,獲得了成功。
有魄力、敢想敢做、敢做敢當,這種心理素質為他們做事風格打下了基礎。所以若是有可能、有機會、有條件,還是建議領袖型人另立門戶,自己創業,這樣能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可以說是成功的捷徑所在。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