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節 (7)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
-
1 孤獨的畫家和米老鼠。
一位孤獨的年輕畫家,在屢經挫折后,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他住在廢棄的車庫里,深夜常常聽到一只小老鼠吱吱的叫聲。久了,小老鼠競爬上他的畫板嬉戲,他與它享受著相互依賴的樂趣。
不久,畫家被介紹到好萊塢去制作一部有關動物的卡通片,一開始,他的工作進度很緩慢,他常常為畫些什么而苦思冥想。終于,在一個深夜,他回憶起那只在畫板上跳舞的老鼠。于是,靈感如泉水涌出,作品一氣呵成。
年輕的畫家就是美國極負盛名的沃特迪斯尼先生,他創造了風靡全球的米老鼠。上帝給了他一只老鼠,讓他的大腦儲存了珍貴的靈感。
人生哲理:
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上天總會啟迪你把痛苦轉換為走向成功的明燈。
2 帕蒂的馬拉松。
帕蒂·威爾遜年幼時,醫生告訴她,她是一個癲癇病患者。她的父親吉姆·威爾遜是一個晨跑愛好者,一天,她笑著說:“爸爸,我真想每天和你一起跑步,但我怕跑步時癲癇病會突然發作。”
她父親說:“如果你想跑,我知道怎樣應付它,我們開始吧。”
于是,跑步成了他們每天必做的事情。這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在跑步過程中,帕蒂從來不曾發過病。幾個星期后,她告訴父親:“爸爸,我最想做的事是打破世界女子長跑紀錄。”高一那年,她完成了從奧林奇到舊金山的長跑。父親在她旁邊跟著她跑完每一英里,當護士的母親則開著露營拖車緊跟其后,以防萬 。
上高二那年,她的同學制作了一塊大標語,上面寫著:“快跑,帕蒂!”這成了帕蒂的座右銘和她后來寫書的書名。帕蒂跑步時,他們就舉著標語跟在后面,她完成了到波特蘭的長跑,最后一英里還得到了俄勒岡州州長的陪同。也許你注意到了新聞的頭條“超級長跑運動員帕蒂·威爾遜在17歲生日時完成了為癲癇病患者舉行的馬拉松賽跑”。
在經過連續4個月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長跑后,帕蒂終于到達了華盛頓。美國總統接見了她,并和她握手,她告訴總統:“我想要告訴人們,癲癇病患者是可以過正常生活的正常人。”
人生哲理: 許多事情,在順境中,也許做不成,但在逆境中卻能做的更完善。
所以,逆境可以使人創造出奇異的力量。
3 男孩的堅持。
在丹麥有一個小男孩,他的家境非常的貧寒。童年時,正處于拿破侖戰爭最激烈的時期。他的父親是一個鞋匠,因為戰爭而屢屢失業,而慈愛的母親以討飯為生,男孩的祖母有講不完的美好故事,空閑的時候常常坐下來講故事給他聽。
這恐怕就是男孩童年生活中唯一美的東西了,其余的童年記憶都充滿了富人子弟對他的凌辱。14歲那年,男孩離開故鄉來到首都哥本哈根,開始了他人生的奮斗歷程。他的夢想是獻身于藝術事業,當一名芭蕾舞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男孩表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力。他每天在大街上奔走求情,遭遇到無數的諷刺和冷眼,但是他仍然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在饑餓與貧困中掙扎著。終于他的執著和熱情打動了一些好心人,在別人的幫助下,他進入了一所中學。在學校里,他仍然受到別人的百般侮辱,這一切他都默默地承受著,他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上。
皇天不負有心人,17歲那年,男孩的第一部詩劇出版了,從此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每年的圣誕節他都會創作一本童話,作為圣誕節的禮物送給孩子和家長們。他的童話深受大家的喜愛,漸漸地人們也接受了他。這個一生創作了160篇童話的男孩,就是世界聞名的19世紀最偉大的童話大王安徒生。
人生哲理: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逆境可以壓倒你,但也可以成就你。
4 孤獨的奮斗。
她從娘胎里出來,就無手無腳,手腳的末端只是圓禿禿的肉球。8歲時,有了思想的她就想到了死。但可悲的是,她無法找到死的方法,又遭到母親怒罵,“8年,我千辛萬苦拉扯你8年了……”看母親辛酸的眼淚。她毅然決定要像常人一樣活下去!
她開始訓練拿筷子。她先用一只手臂放在桌邊,再用另一只手臂從桌面上將筷子滑過去,然后,兩個肉球合在一起。她從用一根筷子開始,再到用兩根筷子,日復一日,血痕復血痕,9歲那年,她終于吃到了自己用筷子夾起的第一口飯。學會拿筷子后,她又開始學走路。她將腿直立于地面,努力保持身體的平衡,和地面接觸的部位從血痕到血泡,從血泡到厚繭,摔倒爬起,爬起摔倒,10歲那年,她學會了走路。也就在這年,她有了讀書的念頭。在父母及老師的幫助下,她成了村上小學的一名編外生。于是,她用膠皮纏在腿上,不論寒暑和風雨,總是早早到校。她用手臂的末端夾筆寫字,付出比常人多數十倍的努力,從小學到初中,再到自學財務大專。
1988年,一家工廠破格錄用她為會計。
人生哲理:
意志是萬物存在的前提,正因為有在逆境中存在的意志,我們才有生命。
5 美麗的蝴蝶。
“每一只蝴蝶,都是自己沖破束縛它的繭之后才變成的。如果別人把繭剪開一道口,由繭變成的蝴蝶是不美麗的。”這段話出自一位飽受不幸命運折磨的少年。請看看這個少年身上包裹的厚厚的“繭”吧:他相貌丑陋,患有嚴重的口吃;因為疾病,他左臉局部麻痹,他對別的孩子停落在他臉上的鄙夷目光也沒有多少感覺;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聰,他聽不進別的孩子的奚落和起哄。他也自卑過,心像一只脆弱的蛹。但是他更有奮發圖強的決心,他要自己“咬破”那些厚重的、讓人窒息的“繭”!別的孩子疏遠他,他就在成人讀物中找到促膝而談的智者。更重要的是,他用書本上的知識磨礪了自己的堅強和永不放棄的品質。
為了矯正口吃,他嘴里含著小石子練習講話,他要證明柔軟的舌頭比石子和口吃的頑疾更堅韌!母親看到他的嘴巴和舌頭被石子磨爛,流著淚抱緊他說:
“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他拭去母親的眼淚,平靜地說:“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他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贏得周圍人的敬佩和尊重。母親為他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說:“希望你能像平常人一樣平安地度過一生。”他拒絕了,語調鏗鏘地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蝴蝶總理”的讓·克雷蒂安就是這樣一個釋放出最大潛能的強者。掙破禁鋼的繭的蝴蝶是美麗的,克雷蒂安沖破了疾病、嘲諷和攻擊,最終放飛了生命中最美麗的“蝴蝶”。
人生哲理:
我們經常被圍困在命運之繭中,但是無論繭多么密集和厚重,我們都要用整個身心去穿越它。
6 海豹女孩的成功。
1963年出生的艾莉森·拉佩爾患有“海豹肢癥”,沒有雙手,膝蓋、腳和上身由大腿骨連接,雙腿特別短小。她出生才幾周就被母親送到“殘疾之家”,度過了無助而孤寂的童年。3歲時她學會用腳擺弄畫筆,16歲時她用腳創作的繪畫作品已在當地繪畫競賽中獲獎。后來,她進入薩頓學院成人藝術專業班。1984年,19歲的拉佩爾來到倫敦,她被獲準到布賴頓大學藝術學院學習人體素描。
第二學期的一天,輔導老師對她說:“你的畫中全是美麗完整的人,為什么不去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是不是你不想面對真正的自己?”此后,拉佩爾開始以自己的身體為原型進行藝術創作。通過攝影和用嘴含筆繪畫,展現了自己并不完整的身體,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她獲得了成功,成為著名的畫家和攝影家。1995年,英國藝術家奎因以她為模特的大理石雕像《懷孕的拉佩爾》出現在倫敦著名的特拉法爾加廣場,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堅強不屈的拉佩爾,用她的一生向我們展示:命運在你手中,努力就會成功。
人生哲理:
順境里也有許多恐怖和不順心的事,逆境中未嘗就沒有慰藉和希望。
7 自強不息的蝸牛。
小蝸牛爬到它的媽媽身邊問:“媽媽,為什么我們一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它的媽媽答道:“傻孩子,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但又爬不快。所以需要用這個殼來保護自己!”
小蝸牛不解地問:“那毛蟲姐姐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它的媽媽說:“因為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到那時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還是忍不住問道:“可是蚯蚓弟弟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它為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它的媽媽耐心地答道:“這個啊,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聽到這里哭了起來:“媽媽,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
它的媽媽笑著安慰他說:“孩子,所以我們有殼啊! 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來保護自己。”
故事中的小蝸牛并不可憐,因為他已經懂得了自強不息。
人生哲理:
以自強不息之精神超越磨難,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8 兩個推銷員。
有兩個美國的銷售員被同時派到南非,推廣本廠生產的皮鞋,開拓那里的皮鞋市場。
第一個銷售員到南非后發現,由于那里的天氣非常炎熱,當地人根本不穿鞋。這名銷售人員頓時泄了氣,當地人不穿皮鞋就等于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根本不用開拓,開拓也是沒有希望的無稽之談。這是一種典型的消極思維模式。經過這樣的分析,這名銷售人員立刻決定離開,不在這里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第二個美國的鐺售員發現當地人不穿皮鞋時,非常的高興,如果當地人沒有皮鞋市場,那么在此開拓一個新領域,前景是無限廣闊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積極心態。因此,他決定留下來,并且為市場的開拓做了大量的調查與宣傳推廣工作。最后終于讓當地人喜歡上了皮鞋,成功開拓了當地的皮鞋市場。
故事中一個是樂觀主義者,另外一個是悲觀主義者。由于心態的不同導致了行為結果的不同。實際上,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不僅對未來的看法截法不同,對自己與他人也采取了不同的態度。
針對以上樂觀者與悲觀者的比較,你愿意做哪一種人呢?
人生哲理:
改變心態就是在創造環境。在逆境中釋放和發展自己的潛力,成功就不遠了。
9 策動人心的費爾南多。
窮售貨員費爾南多在星期五傍晚抵達一座小鎮。他沒錢買飯吃,更住不起旅館,只好到猶太教會堂找執事,請他介紹一個能提供安息日食宿的家庭。
執事打開記事本,查了一下,對他說:“這個星期五,經過本鎮的窮人特別多,每家都安排了客人,只有開金銀珠寶店的西梅爾家例外,只是他一向不肯收留客人。”
“他會接納我的。”費爾南多十分自信地說,轉身來到西梅爾家門前。等西梅爾一開門,費爾南多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一旁,從大衣口袋里取出一個磚頭大小的沉甸甸的小包,小聲說:“磚頭大小的黃金能賣多少錢呀?”
珠寶店老板眼睛一亮,可是,這時已經到了安息日,不能再談生意了。但老板又舍不得讓這上門的大交易落人別人的手中,便急忙挽留費爾南多在他家住宿,到明天日落后再談。
于是,在整個安息日,費爾南多受到了盛情的款待。到星期六夜晚可以做生意時,西梅爾滿面笑容地催促費爾南多把“貨”拿出來看看。
“我哪有什么金子?”費爾南多故作驚訝地說:“我不過想知道一下,磚頭大小的黃金值多少錢而已。”
人生哲理:
借用模棱兩可的策動來暗示對方。在逆境中找到生存的方式。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