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 第二章
-
“你相信嗎?一個50多歲的大男人居然會嫉妒我那年過80的老母親。太荒唐了!每次我給我媽打電話,他都會生氣。”
“你多久打一次電話?”我問。
“她每天都會給我打一兩次。這又怎么了……她很寂寞,而我能讓她高興起來。理查德說,比起他,我更關注我媽。”
我很好奇事實是否確實如此。
她繼續說道:“他簡直像個小孩。而且,他還會吃我的工作的醋!他不停打電話到我的辦公室,說些愚蠢的話,比如他想我之類的,但我知道,他只不過想往我的工作里插一腳。”
“他為什么會這樣做?”我問。
“因為我手頭的事情與他無關,這讓他無論如何都無法忍受。我整天不停地接電話,我媽的電話,丈夫的電話。我幾乎沒時間好好工作了!”
聽著布倫達的話,我想起了她在之前的治療中表現出來的一個嚴重問題,很顯然,這個問題并沒有“治愈”。不管身邊有多少關心她的人——丈夫、母親、同事,朋友——她依舊感到十分孤獨。部分原因在于,布倫達身邊有很多像她母親這樣的人,自戀而且依賴性強,使得布倫達無法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個人空間,因此也無法維持獨立感。我的觀點是,布倫達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于是她讓自己包圍在一群愛無能的自私之人中間。
布倫達相信,早年父親去世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在她12歲那年,父親因惡性腦瘤離世,母親則因此陷入了長達40年的哀悼期。毫無疑問,父親的死對布倫達造成了影響,但是我懷疑,在布倫達的心理疏離及自尊心缺乏的表現背后,母親對她的感情漠視是一個更為強大的助推力。
關于布倫達母親的自戀情結和壓抑人格的描述屢屢令我震驚。我記得布倫達跟我說過在她17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她出門約會,回家晚了半個小時,母親對此大為震怒,整整一個星期都沒有跟她說話。在我們之前的那次治療當中,布倫達并沒有做好準備,未能理解母親對她的種種問題的影響。當時她說來說去都是父親的死,母親的悲痛欲絕,以及混蛋丈夫的不理解。
“你母親對理查德有什么看法?”我問。
“她很喜歡他是著名律師這一點。事實上,他是我這輩子交往過的唯一一個獲得我媽首肯的男人。每次理查德上報紙什么的,她就很興奮。她會拿這個向朋友們炫耀。但是如果我跟她說我倆吵架了之類的話,她第一反應就是‘你這回又干什么了,布倫達?’我恨她這么說。好像理查德是完美男人,我能嫁給他是我走運。她覺得嫁給理查德是我這輩子的最高成就,她根本就不認可我的工作。”
布倫達看上去雙目含淚,于是我遞過一盒紙巾。她接過紙巾,自己暴露了母親對她的影響,這似乎讓她感到十分尷尬。
我開始逐步了解布倫達是如何看待自己面前的危機了。通過理查德,她終于獲得了母親的肯定,但現在婚姻關系岌岌可危,她害怕再次失去這種肯定。這場危機或許能提供一個機會,讓她認識到自己為何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系——丈夫也好,母親也好,或是她的心理治療師。她已經痛苦到主動尋求幫助,而我的工作——事實上是我的挑戰——就是向她提供幫助,同時留神別再把她嚇跑。
在剩余的談話時間里,布倫達向我保證,她的暴食癥已經不再犯了——她現在的體重已經維持了5年。我們討論出了一個治療計劃,并定下了每周兩次的見面時間。
星期六早上,吃完早飯,我正在幫兒子哈利收拾打點,準備送他去朋友家玩。琪琪給瑞秋看她在蓋璞[1]買給卡洛琳的生日禮物——一個手包。瑞秋覺得這份禮物很可愛。她們一起把它包裝好,還做了一張賀卡。我和哈利先出門,把他送到目的地后,我又為家中雜物四下奔走了一番——買燈泡、狗糧,還有新的修枝剪。我還去了趟辦公室,查看郵件,不知不覺中,一天就過去了。
回到家,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場大亂斗——瑞秋在房間里號啕大哭,而琪琪則在廚房里痛摔廚門。
“親愛的,發生什么事了?”
“瑞秋去參加派對,開始一切都很好。卡洛琳拆了瑞秋送的禮物,也很喜歡這個蓋璞手包。結果她拆開的下一個禮物居然是個蔻馳[2]包。”她說道。
“那個難道不是一種很貴的、給大人用的包嗎?”我問。
“對呀,給12歲的小孩送這種禮物簡直太荒謬了。”琪琪答道,“但似乎現在西區的小孩都這么送禮物。所以當然了,瑞秋覺得自己的禮物很丟臉,于是現在就開始生我的氣。我試圖向她解釋,送蔻馳包是很不合適的,但是她不管。她對價值和價錢完全沒概念,只想著跟同齡人處好關系。”
“這真的是壞事嗎?我們不都想這樣嗎?”我問。
“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她上的是個昂貴的私立學校,里面都是一群被寵壞的富家子弟,她得理解,我們家沒有那么有錢——而且這些錢也不意味著一切。”琪琪倒了一杯葡萄酒,在餐桌邊坐下。“也許我們就不應該送她去那所學校上學。”
“無論哪所學校都會發生這種事情。”我說,“總有一天我們得給孩子們上這么一堂課。為何不是現在?”
“我猜可以吧,但不管發生什么,我永遠不會給一個12歲的小孩送蔻馳包的。”
原來購物從這么小的年紀開始就可以成為一個問題,對女孩來說尤甚,這讓我很是驚異。她們從中學會了認名牌,同時也培養了價格越貴地位越高的概念,即便是價高但不物美。當然,男人也一樣——你來告訴我,哪個男人不想穿阿瑪尼西裝、開法拉利跑車?我們持續不斷地承受著來自廣告的轟炸,廣告里美麗的模特們穿著用著令人垂涎的商品,難怪連孩子們都禁受不住誘惑。
一周之后,布倫達來到我的辦公室,她又換了一身名牌,外加一雙黑色的鱷魚皮便鞋。她分秒都不浪費,立馬開始了對丈夫的抱怨:“我明白理查德是個什么樣的人——簡而言之,就是情感不成熟,還什么都愛管。”
“你跟他結婚的時候注意到這些跡象了嗎?”我問。
“當然沒有。我當時很愛他。他對待我就像對待一位公主;他從來不對我挑三揀四。但現在倒好,他挑起來沒完了。”
“跟這種人在一起生活一定很艱難。”我說。
“可以變得很艱難,但我知道如何對付他。”
“你的母親呢?她也喜歡處處干涉你嗎?”我問。
“當然不會了。她只不過年逾80,孤單一人。這難道是她的錯?”
布倫達仍舊無法看到母親的缺點。出于某種原因,她需要把母親供上神壇。
“布倫達,我很驚訝,你似乎很難從你母親身上看到任何缺陷,就好像你在保護她一樣。”
“你這是想說什么,斯莫爾醫生?”
“你知道,她對你的第一任丈夫很挑剔,最終你倆分手了。”我說。
“我們分手是因為那家伙就是個混蛋,和我母親沒有關系。”她開始擺弄自己的圍巾,“順帶一提,你覺得這條羊絨圍巾怎么樣?我來早了,于是去商場轉了一圈,買了些東西。是不是很漂亮?”
似乎每當我們逼近深層事實時,布倫達就會轉變話題,常用的方法即是滔滔不絕地說起最近的購物奇遇——這就像一道煙幕,遮住了困擾她的真實問題。治療的第一周,我在進行闡釋時留了一手;太過深入地觸探她的潛意識,可能會激發更嚴重的焦慮,使她難以承受。我采取了另外一種策略,承認她的困難和沮喪,從而建立起我倆之間的配合關系。布倫達似乎并未意識到,自己一直在避免他人的親近,在我們的治療關系中,她用以保持距離的方式非常明顯。如果她本人沒有從親密關系中逃跑,她就會想方設法讓對方主動退避。
幾周后,到了周二下午的約定時間,布倫達遲到了十分鐘,匆忙沖進我的辦公室。她上氣不接下氣,胳膊上掛著數個碩大的百貨公司購物袋,努力維持著平衡。她癱坐在沙發上,為遲到而向我道歉。
“其實我很早就到了,”她說,“所以我去尼曼[3]逛了幾分鐘。”
“告訴我,布倫達,你去逛尼曼的時候,心里是什么感受?瘋狂大采購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1] 蓋璞(Gap):美國大眾服裝品牌。
[2] 蔻馳(Coach):著名高端時尚品牌。
[3] 尼曼是美國經營奢侈品的高端百貨商店。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